Skip to main content

Redis🌈

reference: [redis基础](https://juejin.im/post/5ad6e4066fb9a028d82c4b66), [redis集群原理及搭建与使用](https://juejin.im/post/5ad54d76f265da23970759d3) 《redis开发和运维》

redis介绍

redis 特性

全称: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

  • 速度快

    • 因为是在内存中运行
    • c 实现
    • 单线程架构, 没有资源竞争. - 存储的键很多的redis, 不要执行 keys* 操作
  • 基本数据结构是键值对, 但是 值可以支持多种数据类型

    • string, 在 string 基础上演变出 bitmaps(位图), HyperLogLog
    • hash
    • 集合
    • 有序集合
    • 列表
  • 提供多种功能

    • 键可以设置过期时间 - 可以用来实现缓存
    • 发布订阅功能 - 可以实现消息队列
    • 支持 lua 脚本 - 可以利用 lua 创建新的 redis 命令
    • 简单的事务支持
    • 提供了 pipeline (流水线) 功能 - 这样客户端能够将一批命令一次性传到 redis, 减少了网络开销
  • 持久化支持

    • RDB
    • AOF
  • 主从复制 - 是分布式 redis 的基础

  • 高可用and分布式

install

Windows

cmd启动server端: redis-server.exe redis.windows.conf , redis.windows.conf不是必须, 如果省略则使用默认配置

cmd启动client端: redis-cli.exe -h 127.0.0.1 -p 6379 , 然后即可在这个端口进行后续操作.

ubuntu下卸载

rm -rf var/lib/redis/

rm -rf /var/log/redis

rm -rf /etc/redis/

rm -rf /usr/bin/redis-*

apt-get remove redis # 删除
apt-get remove --purge redis # 同时删除配置文件
find / -name redis # 找到残余文件 删除之


Ubuntu下安装

$sudo apt-get update
$sudo apt-get install redis-server

$ redis-server # 启动server

$ redis-cli # 启动client(redis 127.0.0.1:6379)

# 检测redis server是否启动
127.0.0.1:6379> ping
PONG

通过源码安装

wget http://download.redis.io/releases/redis-5.0.2.tar.gz # 下载 redis 
tar -zxv -f xxx.tar.gz # 解压
ln -s redis-x.x.x <link_name> # 建立快捷软链接 # 最佳实践, 利于未来版本升级
cd redis
make # 编译
make install # 安装 # 安装到了 /usr/local/bin, 这样就可以在任何目录下使用redis 命令了

使用场景

  • 计数器

    • 可以对 String 进行自增自减运算,从而实现计数器功能
    • 例如对于网站访问量,如果使用 MySQL 数据库进行存储,那么每访问一次网站就要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。而对 Redis 这种内存型数据库的读写性能非常高,很适合存储这种频繁读写的计数量。
  • 缓存

    将热点数据放到内存中,设置内存的最大使用量以及淘汰策略来保证缓存的命中率。

  • 分布式 session

    在分布式场景下具有多个应用服务器,可以使用 Redis 来统一存储这些应用服务器的会话信息,使得某个应用服务器宕机时不会丢失会话信息,从而保证高可用。

  • 分布式锁实现: SETNX 命令, 还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 RedLock 分布式锁实现

    在分布式场景下,无法使用单机环境下的锁实现。当多个节点上的进程都需要获取同一个锁时,就需要使用分布式锁来进行同步。

    setnx key value,当key不存在时,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 ,返回1。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,则setnx不做任何动作,返回0。当setnx返回1时,表示获取锁,做完操作以后del key,表示释放锁,如果setnx返回0表示获取锁失败

  • 分布式id生成

    因为 redis 单线程的排他性, 保证的生成id 的唯一, 每次先+1再获取

    改进: 每次先+1000再获取, 拿到本地后, 0~1000 慢慢用, 用完了再获取 1001~2000, 一个用户服务宕机了,也顶多一小段userId没有用到

  • 消息队列

    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,可以通过 lpop 和 lpush 写入和读取消息。

    不过不规建使用, 最好使用 Kafka、RabbitMQ 等消息中间件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

  • feed 流

    使用的是 list 类型(有序性)

  • 点赞/like功能

    利用 zet 的去重

  • 共同好友/共同关注

    Set 可以实现交集、并集等操作

  • 排行榜

    ZSet 可以实现更具score 排名, 而且天然去重

redis命令

系统管理命令

位于 /usr/local/bin

#         启动

redis-server # 默认方式启动
redis-server --port 6379 [...] # 指定配置项启动
redis-server <path_to_redis.conf> # 指定配置文件启动, 一般存到 /opt/redis/redis.conf

# 连接 停止

redis-cli -h <host> -p <port> # 默认 127.0.0.1:6379
redis-cli shutdown [nosave|save] # 关闭, 是否持久化

配置文件类似如下:

bind 127.0.0.1
port 6379
logfile xxx # 日志文件
dir xxx # redis 工作目录, 存放持久化文件
daemonize xxx # 是否以守护进程方式启动

数据操作命令

命令查询: http://redisdoc.com

记忆方式: https://my.oschina.net/u/3025423/blog/793649

#        全局

keys * # 所有键, 耗时
dbsize # 键总数, 不耗时
exist <key> # 是否存在
del key [key ...] # 删除
expire <key> <seconds> # 键过期删除
ttl <key> # 剩余过期时间, 0, -1, -2
type <key> # 值的类型

//删除当前数据库中的所有Key
flushdb
//删除所有数据库中的key
flushall

键管理

# 键重命名
# rename key newKey 键重命名, 如果 newkey 已经存在, 会被覆盖
# 为了防止被覆盖, renamenx 命令 : 表示如果 newKey 不存在才可rename 成功

# 随机挑选一个 键 randomkey

# 键的过期时间
# 对于散列表这种容器,只能为整个键设置过期时间(整个散列表),而不能为键里面的单个元素设置过期时间。
# 通过 set 在初始化时设置过期时间 or 通过 setex
set key value [ex seconds] [px milliseconds] [nx|xx]
# expire key seconds 秒级别过期; key 不存在, 返回0; 设置过期为负值, 等同于 del (立即删除)
# expireat key timestamp 秒级别时间戳后过期
# pexpire key milliseconds 毫秒级别过期
# pexpireat key milliseconds-timestamp 毫秒时间戳 ----- 最终底层都是调用这个命令
# ttl key 观察剩余时间; pttl 更精确(毫秒级别)
# persist key 取消过期时间

# 键的迁移
# 将部分数据从一个redis迁移到另一个 redis
# 方法有三: move; dump+restore; migrate
# `move key db`
# `dump key`在源redis上将数据序列化成 RDB格式 + `restore key ttl value`在目标redis上将数据复原, ttl 表示过期时间, tto=0表示没有过期时间
# migrate host port key|"" target-db timeout [copy] [replace] [key key...]

# 遍历键
# `keys pattern` 支持glob通配符 - 耗时
# 渐进式遍历 `scan cursor [match pattern] [count number]`
#

# 多数据库管理
# `select dbIndex` 切换数据库, 从0开始
# flushdb/flushall 清除/清除全部


数据类型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avazhiyin/p/11063944.html

键的类型只能为字符串,值支持的 五种数据类型为:字符串(string)、列表(list)、集合(set)、有序集合(zset)、散列表(hash)。

每种数据类型在redis 内部有自己的编码实现, 内部的编码实现有改进不会对外部有什么影响, 多种内部编码实现可以对应不同应用场景

streaming 类型

https://lolico.me/2020/06/28/Using-stream-to-implement-message-queue-in-springboot/ TODO

Redis5新增了一个Stream的数据类型,这个类型作为消息队列来使用时弥补了List和Pub/Sub的不足并且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,比如ack机制以及消费者组等概念

String-字符串

String数据结构是简单的key-value类型,value其实不仅可以是String,也可以是数字。 常规key-value缓存应用; 常规计数:微博数,粉丝数等。

# 常用命令: set,get,decr,incr,mget 等

## 设置值 , 过期时间
## `set key value [ex seconds] [px milliseconds] [nx|xx]`
## 设置秒/毫秒级别过期时间,
## 键必须存在/不存在 才能设置成功, 用于添加/更新 (等价 setnx setxx)
## setnx 实现 分布式锁 (原理: redis的单线程模型, setnx 只有一个client 会设置成功)

> set hello world
OK

## 获取值
## getset key value 设置获取原值

> get hello
"world"

# 批量设置, 获取
127.0.0.1:6379> mset a 1 b 2 c 3
OK
127.0.0.1:6379> mget a b c
1) "1"
2) "2"
3) "3"

## 计数
## 自增 `incr key`, 值不是整数, 返回错误, 值是整数则返回自增后的结果, 值不存在视作0,自增后返回1
## 自减 `decr key`
## incrby 和 decrby 自增自减指定数字

# 删除

> del hello
(integer) 1
> get hello
(null)
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
# 不常用的命令

## 追加 `append key value` 向 string 尾部追加字符串
## 长度 `strlen key` 每个英文字符 1 byte, 中文 3 byte
## 设置 指定位置的 字符 `setrange key offset value` 偏移量从0开始
## 获得 部分字符串 `getrange key start end`

命令的时间复杂度

场景:

  • 缓存 - 业务对象(如: User) 需要序列化
  • 计数 - 统计播放量 (真实的计数系统需要考虑: 防作弊, 数据持久化)
  • 共享session - 分布式应用
  • 限流 - 例如每分钟不能访问超过10次, 同一个ip地址不能在1秒内访问超过n次

List-列表

允许重复;

Redis list的实现为一个双向链表,即可以支持反向查找和遍历;

场景:

  • 消息队列; lpush 和 brpop 结合可实现阻塞队列

  • 文章列表

    每篇文章使用 hash 类型存储; 用户文章列表使用 list 类型存储

# 常用命令: lpush,rpush,lpop,rpop,lrange等

######## 添加 lpush rpush linsert ##########

# rpush r即right, 在List中从右向左插入元素 (一旦使用该命令,List就代表是一个列表而不是一个变量,对其使用get方法会报错)

> rpush list-key item
(integer) 1
> rpush list-key item2
(integer) 2
> rpush list-key item # 允许重复元素
(integer) 3

127.0.0.1:6379> rpush list c b a
(integer) 3
127.0.0.1:6379> lrange list 0 -1 # 遍历
1) "c"
2) "b"
3) "a"

# linsert key before|after pivot value 在 pivot 前/后 插入 value


############# 查找 lrange lindex llen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
# lrange key start end 左右闭区间
# 索引从左到右 0 ~ (N-1) ; 从右到左 -1 ~ -N
> lrange list-key 0 -1 # index从 0 开始, -1 表示直到末尾
1) "item"
2) "item2"
3) "item"

# lindex key index 获取 index 处的元素
127.0.0.1:6379> lindex list -1 # 最后一个元素
"a"

# llen key 列表长度


########## 删除 lpop rpop lrem ltrim ################

# lpop l表示left, 返回并删除keyList中的第一个value值 (删除左边第一个)
# rpop key 从右边弹出一个

> lpop list-key
"item"

# lrem key count value 删除值为 value 的 元素
# count > 0, 从左到有删除最多 count个; count < 0, 从右到左删除最多 |count| 个; count = 0, 删除所有.
# ltrim key start end 取子列表


###############修改 lset##################

# lset key index value 修改index 处的元素

################## 阻塞式弹出 blpop brpop ###################

# blpop key [key...] timeout 等待直到有元素返回, 单位 s
# 列表为 nil, 等待 timeout秒后返回, 如果timeout=0, 一直等待下去; 如果在此期间有新的元素添加, 立即返回这个新元素
# 列表不为nil, 立即返回结果

Set-集合

无序不可重复

set提供了判断某个成员是否在一个set集合内的重要接口,这个也是list所不能提供的

取交集, 并集


# 添加 sadd key element [element...]
# sadd s即为Set,Set add value的意思, 给keySet插入value,Set集合是无序的,没有头部和尾部

> sadd set-key item
(integer) 1
> sadd set-key item2
(integer) 1
> sadd set-key item3
(integer) 1
> sadd set-key item # 重复, 不可插入
(integer) 0

# smembers key 集合中的所有元素
# s=Set,members即在Set集合中的所有元素, 返回keyset中所有的value值

> smembers set-key
1) "item"
2) "item2"
3) "item3"

# 判断是否存在 sismember key element
# s=Set,ismember即某个元素是否在Set集合的内存中

> sismember set-key item4
(integer) 0 # 不存在
> sismember set-key item
(integer) 1 # 存在

# srandmember key [count] 随机返回count个数的元素, 默认返回1个

# 移除 srem key element [element...]
# srem 即Set remove, 删除keySet中指定的value值

> srem set-key item2
(integer) 1
> srem set-key item2
(integer) 0

> smembers set-key
1) "item"
2) "item3"

# 元素个数 scard key

# spop key [count] 随机弹出一个元素

############ 集合间的操作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
# 交集 sinter key [key...]

# 并集 sunion key [key...]

# 差集 sdiff key [key...]


场景:

  • 标签 - sadd

    给用户添加标签 ; 给标签添加用户

    添加过程应该在同个事务中完成, 至于如何实现, 可通过 redis 事务, or 通过 lua 脚本

  • 生成随机数, 如抽奖 - spop/srandmember

  • 社交需求 - sadd + sinter

Hash-哈希

适合用于存储对象; 举个例子🌰: 一个电商网站项目的首页就使用了redis的hash数据结构进行缓存

# 常用命令: hget,hset,hgetall 等。

# HSET key field value 将哈希表 key 中的域 field 的值设为 value

> hset hash-key sub-key1 value1
(integer) 1
> hset hash-key sub-key2 value2
(integer) 1
> hset hash-key sub-key1 value1 # 如果域 field 已经存在于哈希表中,旧值将被覆盖
(integer) 0

# hgetall 即 hash get all, 根据hash的key, 获取 field和field_value, 返回list, 长度为hash的2倍

> hgetall hash-key
1) "sub-key1" # field
2) "value1" # filed value
3) "sub-key2"
4) "value2"

# 删除

> hdel hash-key sub-key2
(integer) 1 # 返回结果为 成功删除的 field 个数
> hdel hash-key sub-key2
(integer) 0

# hget 获取指定filed的值

> hget hash-key sub-key1
"value1"

> hgetall hash-key
1) "sub-key1"
2) "value1"

# hlen key 计算field 个数

# 批量设置 批量获取 field value
# hmget key field [field...]
# hmset key field value [field value]

# hexists key field 判断field是否存在

# hkeys key 返回所有 field
# hvals key 返回所有 value
# hgetall key 返回 所有 field-value

# hstrlen key field 计算 field 长度

hash 这种类型和结构化数据库的表最类似, key 记录为 id, value就是一行数据. 也有不同之处: hash 每个 key 可以有不同的 field. 而关系型数据库一旦添加新的 "列", 每行数据都要赋值, 即使是 null; 关系型数据库方便进行关系查询, 而 redis 中的 hash 模拟 复杂查询就很麻烦

场景: 缓存. 相对于直接使用String 类型使业务对象系列化构建缓存, 使用 hash 构造缓存更直观, 更新操作更便捷

至此, 对于 缓存场景, 有 3种方案:

  • 使用 string 类型, 每个 key-value 就是一个属性 eg: set usre:1:name xy, set user:1:age 18 ...

    这种最简单, 内存占用最大, 因为 key 的冗余内容较多

  • 使用 string 类型, 将一个业务对象序列化然后用一个 键值对保存

    内存占用不多, 但是序列化反序列化有时间开销, 尤其 更新 操作的时候, 很麻烦

  • 使用 hash 类型, 每个 键值对保存一个业务对象, 属性 通过 field-value 对保存

ZSet-有序集合

类似 set , 元素不可重复 (分数可以重复); 此外, sorted set增加了一个权重参数score,使得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score进行 有序排列

场景: 在直播系统中,实时排行信息包含直播间在线用户列表,各种礼物排行榜


# 添加 zadd key score member [score member ...]
# 四个选项: nx: member必须不存在才可成功, 用于 添加; xx: member必须存在才可成功, 用于 修改; ch: 元素发生变化的个数 ; incr: 对 score 自增
# 728 是分数, score 值可以是整数值或双精度浮点数(如果某个 member 已经是有序集的成员,那么更新这个 member 的 score 值)
> zadd zset-key 728 member1
(integer) 1
> zadd zset-key 982 member0
(integer) 1
> zadd zset-key 982 member0 # member一样, score也一样, 无法插入, 无法更新score
(integer) 0

# 元素个数 zcard key

# 计算某个元素的分数 zscore key member

# 计算某个成员排名 zrank/zrevrank key member 正数/倒数

# zrem key member [member...]

# 增加分数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分数增加increment

# 获取指定排名范围的元素 zrange/zrevrange key start end [withscores] 从低到高/从高到低

> zrange zset-key 0 -1 withscores # 全范围
1) "member1"
2) "728"
3) "member0"
4) "982"

# 获取指定分数范围的元素 zrangbyscore/zrev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[withscores] [limit offset count]
# min max 支持 开闭区间 (小括号, 中括号), 正负无穷 (+-inf)
> zrangebyscore zset-key 0 800 withscores
1) "member1"
2) "728"

# 删除 zrem key member
# 删除指定排名范围内的所有元素 (升序)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end
# 删除指定分数范围内的元素 (升序)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

> zrem zset-key member1
(integer) 1
> zrem zset-key member1
(integer) 0

# 返回指定分数范围元素个数 zcount key min max

############## 集合间操作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
#交集 zinterstore
#并集 zunionstore

lua脚本

单线程架构 lua实现原子操作

不存在并发执行命令

  • 纯内存访问
  • 非阻塞io - epoll 实现io多路复用
  • 单线程没有上下文切换

Redis只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。所以在执行lua脚本的时候,没有其他客户端的请求在处理。所以在lua脚本中的对redis数据的修改操作就是原子的。

内存淘汰机制

可以设置内存最大使用量,当内存使用量超过时施行淘汰策略,具体有 6 种淘汰策略。

三道保险保证 key 过期处理

定期删除+惰性删除

定期删除: redis是每隔100ms随机抽取一些key来检查和删除

惰性删除: 获取某个key的时候,redis会检查一下 ,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?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

通过上述两种手段结合起来,保证过期的key一定会被干掉

但是实际上这还是有问题的,如果定期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key,然后你也没及时去查,也就没走惰性删除; 此时会走内存淘汰机制

有哪些淘汰机制

  • noeviction(默认策略):内存满了, 对于写请求不再提供服务,直接返回错误, 没人用
  • allkeys-lru:从所有key中使用LRU算法进行淘汰 (常用)
  • allkeys-random:从所有key中随机淘汰数据 (没人用)
  • volatile-lru: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使用LRU算法进行淘汰
  • volatile-random: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随机淘汰
  • volatile-ttl: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,根据key的过期时间进行淘汰,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

volatile-xx 的一般不用

内存回收算法

Redis中采用两种算法进行内存回收,引用计数算法以及LRU算法;

如果使用 Redis 来缓存数据时,要保证所有数据都是热点数据,可以将内存最大使用量设置为热点数据占用的内存量,然后启用 allkeys-lru 淘汰策略,将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。

作为内存数据库,出于对性能和内存消耗的考虑,Redis 的淘汰算法(LRU、TTL)实际实现上并非针对所有 key,而是抽样一小部分 key 从中选出被淘汰 key.

LRU(Least Recently Used),即最近最少使用, 根据key的最近被访问的频率进行淘汰,很少被访问的优先被淘汰,被访问的多的则被留下来。 Java 提供的 LinkedHashMap 可以实现 //todo

如何配置淘汰策略

通过配置文件

通过在Redis安装目录下面的redis.conf

redis的配置文件不一定使用的是安装目录下面的redis.conf文件,启动redis服务的时候是可以传一个参数指定redis的配置文件的

//设置Redis最大占用内存大小为100M
maxmemory 100mb
// 淘汰策略
maxmemory-policy allkeys-lru

Redis使用的是近似LRU算法,它跟常规的LRU算法还不太一样。近似LRU算法通过随机采样法淘汰数据,每次随机出5(默认)个key,从里面淘汰掉最近最少使用的key。

// 修改采样数量
maxmemory-samples 10

通过命令运行时修改

Redis支持运行时通过命令动态修改内存大小

果不设置最大内存大小或者设置最大内存大小为0,在64位操作系统下不限制内存大小

//设置Redis最大占用内存大小为100M
127.0.0.1:6379> config set maxmemory 100mb
//获取设置的Redis能使用的最大内存大小
127.0.0.1:6379> config get maxmemory

config get maxmemory-policy
config set maxmemory-policy allkeys-lru

持久化

备份选型

Redis 的持久化机制有两种,第一种是快照(RDB),第二种是 AOF 日志。

快照是一次全量备份,AOF 日志是连续的增量备份。快照是内存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形式,在存储上非常紧凑,而 AOF 日志记录的是数据修改的指令文本, 有冗余。

RDB是通过Redis主进程fork子进程,让子进程执行磁盘 IO 操作来进行 RDB 持久化,AOF 日志存储的是 Redis 服务器的顺序指令序列,AOF 日志只记录对内存进行修改的指令记录。即RDB记录的是数据,AOF记录的是指令

不要仅仅使用 RDB,因为那样会导致你丢失很多数据,因为RDB是隔一段时间来备份数据

也不要仅仅使用 AOF,因为那样有两个问题,第一,速度慢; 第二,aof日志文件出bug 的几率大于 rdb快照的二进制文件

用RDB恢复内存状态会丢失很多数据,重放AOP日志又很慢。Redis4.0推出了混合持久化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将 rdb 文件的内容和增量的 AOF 日志文件存在一起。这里的 AOF 日志不再是全量的日志,而是自持久化开始到持久化结束的这段时间发生的增量 AOF 日志,通常这部分 AOF 日志很小。于是在 Redis 重启的时候,可以先加载 rdb 的内容,然后再重放增量 AOF 日志就可以完全替代之前的 AOF 全量文件重放

RDB-快照持久化

RDB持久化概念

写操作到达一定密度, 触发快照, 频率可配置

优:

  • rdb文件是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, 体积小
  • redis加载 rdb文件速度快于 aof 的方式

缺点:

  • rdb 持久化无法做到实时持久化

    利用快照进行备份。如果系统发生故障,将会丢失最后一次创建快照之后的数据

  • rdb 文件格式在不同版本redis中有不同, 兼容性不好

触发机制-如何开启

自动触发, 手动触发

对于手动触发: save 阻塞 redis 直到 rdb 过程完成, 一般不用; bgsave 使得redis进程创建新的进程执行 rdb过程, 基本没有阻塞

对于自动触发: 📌 save m n 在 m 秒内, 数据集有了 n 次修改, 自动触发 bgsave; 📌 debug reload 重新加载 redis; 📌 shutdown

bgsave 流程示意图:

RDB文件

rdb文件存储在 dir 配置指定的目录下,文件名通过 dbfilename 配置指定

AOF-日志持久化

aof概念

redis的每个写操作都会被追加到一个日志文件中

将写命令添加到 AOF 文件(Append Only File)的末尾。 --------- 以独立日志文件的方式记录每次写命令, 解决了 RDB方式不能实时持久化的问题

rdb, aof同时存在时, redis重启时优先载入 aof 文件来恢复数据 (aof 比 rdb 记录的数据更全)

通过 appendonly yes 配置 开启 aof, aof文件名通过 appendfilename 配置设置, 默认为 appendonly.aof, 保存路径同rdb中的dir配置

编辑 /etc/redis/redis.conf,

appendonly yes

写入原理

文本方式写入 aof缓存区 , 然后由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将该内容同步到硬盘,用户可以调用 file.flush() 方法请求操作系统尽快将缓冲区存储的数据同步到硬盘。可以看出 写入文件的数据不会立即同步到硬盘上,在将写命令添加到 AOF 文件时,要根据需求来保证何时同步到硬盘上。

  • 为什么使用文本格式? 📌 文本格式具有很好的兼容性; 📌 文本格式很容易处理追加操作; 📌 可读性, 直接修改处理;
  • 为什么命令写入需要先加入"aof缓存区"? 📌 redis是单线程执行命令, 如果不使用"缓存区", 而是直接写入到硬盘, 则硬盘读写速度会成为瓶颈; 📌 redis 可使用多种不通过的 缓存区-硬盘 同步策略, 在性能和安全中做出平衡.

文件同步

有三个同步选项:

  • always 每个写命令都同步 (always 选项会严重减低服务器的性能)
  • everysec 每秒同步一次 (everysec 选项比较合适,可以保证系统奔溃时只会丢失一秒左右的数据,并且 Redis 每秒执行一次同步对服务器性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)
  • no 让操作系统来决定何时同步 (no 选项并不能给服务器性能带来多大的提升,而且也会增加系统奔溃时数据丢失的数量)

重写机制

随着服务器写请求的增多,AOF 文件会越来越大。Redis 提供了一种将 AOF 重写的特性,能够去除 AOF 文件中的冗余写命令。压缩文件体积.

重写的意义:

  • 进程内超时命令不会再写入
  • 无效命令不再写入, 只写入生成最终数据的命令
  • 多条写命令可以合并

如何触发重写:

  • 手动触发: bgrewriteaof
  • 自动触发:

aof 损坏

加载损坏的aof 文件会启动失败; 这是可以先备份这个文件然后尝试通过 redis-check-aof-fix 修复

发布与订阅

订阅者订阅了频道之后,发布者向频道发送字符串消息会被所有订阅者接收到 (某个客户端使用 SUBSCRIBE 订阅一个频道,其它客户端可以使用 PUBLISH 向这个频道发送消息。)

发布与订阅模式和观察者模式有以下不同:

  • 观察者模式中,观察者和主题都知道对方的存在;而在发布与订阅模式中,发布者与订阅者不知道对方的存在,它们之间通过频道进行通信。
  • 观察者模式是同步的,当事件触发时,主题会去调用观察者的方法,然后等待方法返回;而发布与订阅模式是异步的,发布者向频道发送一个消息之后,就不需要关心订阅者何时去订阅这个消息。

事务

Redis 最简单的事务实现方式是使用 MULTI 和 EXEC 命令将事务操作包围起来。

redis事务在执行的中途遇到错误,不会回滚而是继续执行后续命令;(违反原子性) .那么redis为什么还要事务呢? - 事务中的多个命令被一次性发送给服务器,而不是一条一条发送,这种方式被称为流水线,它可以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次数从而提升性能。

redis事务中的命令在执行exec命令前会被放入队列, 并不会实际执行, 也就不存在隔离级别的概念

watch key1 key2... : 类似于乐观锁, 如果某个事务提交时, 有其他client 改变了任意一个 key, 则使用 exec 执行事务时, 事务队列不会被执行;

事件

Redis 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。

文件事件

服务器通过套接字与客户端或者其它服务器进行通信,文件事件就是对套接字操作的抽象。

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,使用 I/O 多路复用程序来同时监听多个套接字,并将到达的事件传送给文件事件分派器,分派器会根据套接字产生的事件类型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。

时间事件

服务器有一些操作需要在给定的时间点执行,时间事件是对这类定时操作的抽象。

时间事件又分为:定时事件, 周期事件

Redis 将所有时间事件都放在一个无序链表中,通过遍历整个链表查找出已到达的时间事件,并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。

事件的调度&执行

redis集群

通过使用 slaveof host port 命令来让一个服务器成为另一个服务器的从服务器。

一个从服务器只能有一个主服务器,并且不支持主主复制。

连接过程

  1. 主服务器创建快照文件,发送给从服务器,并在发送期间使用缓冲区记录执行的写命令。快照文件发送完毕之后,开始向从服务器发送存储在缓冲区中的写命令;
  2. 从服务器丢弃所有旧数据,载入主服务器发来的快照文件,之后从服务器开始接受主服务器发来的写命令;
  3. 主服务器每执行一次写命令,就向从服务器发送相同的写命令。

主从链

随着负载不断上升,主服务器可能无法很快地更新所有从服务器,或者重新连接和重新同步从服务器将导致系统超载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创建一个中间层来分担主服务器的复制工作。中间层的服务器是最上层服务器的从服务器,又是最下层服务器的主服务器。

哨兵 Sentinel

下线推举

Sentinel(哨兵)可以监听主服务器,并在主服务器进入下线状态时,自动从从服务器中选举出新的主服务器。

https://blog.csdn.net/m0_37635053/article/details/114196390

http://c.biancheng.net/view/4567.html

https://juejin.cn/post/6995794821805768718

分片

分片是将数据划分为多个部分的方法,可以将数据存储到多台机器里面,也可以从多台机器里面获取数据,

假设有 4 个 Reids 实例 R0,R1,R2,R3,还有很多表示用户的键 user:1,user:2,... 等等,有不同的方式来选择一个指定的键存储在哪个实例中。最简单的方式是范围分片,例如用户 id 从 0~1000 的存储到实例 R0 中,用户 id 从 1001~2000 的存储到实例 R1 中,等等。但是这样需要维护一张映射范围表,维护操作代价很高。还有一种方式是哈希分片,使用 CRC32 哈希函数将键转换为一个数字,再对实例数量求模就能知道应该存储的实例。

根据执行分片的位置,可以分为三种分片方式:

  • 客户端分片:客户端使用 #一致性哈希 等算法决定键应当分布到哪个节点。
  • 代理分片:将客户端请求发送到代理上,由代理转发请求到正确的节点上。
  • 服务器分片:Redis Cluster。

一个简单的论坛系统

该论坛系统功能如下:

  • 可以发布文章;
  • 可以对文章进行点赞;
  • 在首页可以按文章的发布时间或者文章的点赞数进行排序显示。

文章信息

文章包括标题、作者、赞数等信息,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很容易构建一张表来存储这些信息,在 Redis 中可以使用 HASH 来存储每种信息以及其对应的值的映射。

Redis 没有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这一概念来将同种类型的数据存放在一起,而是使用命名空间的方式来实现这一功能。键名的前面部分存储命名空间,后面部分的内容存储 ID,通常使用 : 来进行分隔。例如下面的 HASH 的键名为 article:92617,其中 article 为命名空间,ID 为 92617。

点赞功能

点赞、取消点赞是高频次的操作,若每次都读写数据库,大量的操作会影响数据库性能,所以需要做缓存

定时从 redis 中取出点赞数据持久化存入 db, 比如 2h

对文章进行排序

一致性哈希

//todo

整合 spring boot2

jedis

项目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xetorthio/jedis

Jedis 实例是线程不安全的, 为什么?

  • Jedis类中有RedisInputStream和RedisOutputStream两个属性,而发送命令和获取返回值都是使用这两个成员变量,显然,这很容易引发多线程问题。

可以通过JedisPool连接池去管理实例,在多线程情况下让每个线程有自己独立的jedis实例 来实现线程安全

lettuce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throwable/p/11601538.html - 使用

spring boot2 默认使用

Lettuce 基于 netty, 线程安全, 大吞吐量,

需要添加依赖 common-pool2, 用于提供连接池, 自定义对象连接池 //todo

spring:
application:
name: redis-demo
cache:
type: redis
redis:
# 单独为不同的缓存可以配置不同的超时时间
time-to-live: 20000 #默认缓存超时时间, ms
cache-null-values: false #是否缓存空值
redis:
port: 6379
host: localhost
lettuce:
pool:
max-active: 8
max-wait: -1
max-idle: 8
min-idle: 0
timeout: 10000 #redis 连接超时时间ms
database: 0

但是有个bug, 导致在高并发下, netty 产生堆外内存溢出 OutOfDirectMemoryError; 这个 bug 是: 若不指定 netty堆外内存用量, 默认会采用 -Xmx 的值, 这个值是一定的, 但是堆外内存不会及时释放, 所以不管 -Xmx 设置多大, 总是会用完, OutOfDirectMemoryError, 推荐 jedis 替代 (https://github.com/seata/seata/issues/2164)

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
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data-redis</artifactId>
<exclusions>
<exclusion>
<groupId>io.lettuce</groupId>
<artifactId>lettuce-core</artifactId>
</exclusion>
</exclusions>
</dependency>

<dependency>
<groupId>redis.clients</groupId>
<artifactId>jedis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
定义序列化器

Generic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区别 - 前者可以直接从redis 反序列化成对象, 但是占用内存高 (使用Generic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序列化时,会保存序列化的对象的包名和类名,反序列化时以这个作为标示就可以反序列化成指定的对象)

面试问题

https://blog.csdn.net/varyall/article/details/81205183 //todo

分布式锁

实现原理

分布式锁需要满足的要求

  • 互斥

   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获得锁

  • 防止死锁 (即要能够设置锁有效时间)

    比如有个线程获得锁的同时,还没有来得及去释放锁,就因为系统故障或者其它原因使它无法执行释放锁的命令,导致其它线程都无法获得锁

  • 锁最好满足可重入

    同一个线程可以重复拿到同一个资源的锁。重入锁非常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

加锁机制

线程去获取锁,获取成功: 执行lua脚本,保存数据到redis数据库。保存成功则表示获取锁成功

线程去获取锁,获取失败: 一直通过while循环尝试获取锁,获取成功后,执行lua脚本,保存数据到redis数据库。

为什么使用 lua: 如果你的业务逻辑复杂的话,通过封装在lua脚本中发送给redis,而且redis是单线程的,这样就保证这段复杂业务逻辑执行的原子性

watch dog 自动延时机制

"看门狗" 用于这样的场景: 线程1 获得锁, 过了段时间, 业务还没有执行完,锁的过期时间就到了,线程1 还想持有锁的话,就会启动一个watch dog后台线程,不断的延长锁key的生存时间

默认这个看门狗线程是不启动的,还有就是这个看门狗启动后对整体性能也会有一定影响,所以不建议开启看门狗。

redisson 如何实现可重入锁

Redis存储锁的数据类型是 Hash类型, Hash数据类型的 item 值包含了当前线程信息

key: {item1: value1, item2: value2}, key 为固定值 "redisson", item 构成为 uuid + ":" + current thread id, value1 为 当前锁获取次数

redis 实现 分布式锁

要求:

  • set ex 300 nx ... 设置过期时间和占位要是原子操作
  • 执行完业务要删除锁
  • 要删除自己的锁, 而不要删除别人的锁 (值存为 uuid or thread id)

伪代码

Resp withRedisLock() {
uuid = new uuid().tostring()
sucess = redis.setNx("lock", uuid, 30s)
try {
if (success) {
return biz.exec()
} else {
return withRedisLock()// 自旋
}
}
finally {
// 查找, 删除必须是原子操作, 一下不符合, 必须用 lua 脚本
// lockValue = redis.get("lock");
// if (lockValue == uuid) {
// redis.delete("lock")
// }

deleteScript = "if redis.call('get', KEYS[1]) == ARGV[1] then return redis.call('del', KEYS[1]) else return 0 end"
redis.exec(deleteScript)
}

}

redisson 实现

https://github.com/redisson/redisson

redis 分布式锁的官方推荐

watch dog (key 自动续期, 防止业务超时锁被删除了)
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
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data-redis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<!-- 推荐使用 redisson starter -->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redisson</groupId>
<artifactId>redisson</artifactId>
<version>3.8.2</version>
<optional>true</optional>
</dependency>

springboot 中配置


@Bean(destroyMethod = "shutdown")
public RedissonClient redisson(@Value("classpath:/redisson-config.yml") Resource configFile) throws IOException {
Config config = Config.fromYAML(configFile.getInputStream());
return Redisson.create(config);
}